时间:2007-8-20来源:日经BP社报道 页面功能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【我来说两句】【查看对此快讯的评论】 美国纽约州的工科大学——伦斯勒理工学院(RPI)宣布开发出了由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组成的电双层电容器以及锂电池(英文发布资料)。这些元件的厚度仅为数十μm,相当于人头发的粗细,能够像纸一样弯曲。RPI的研究人员认为,“未来能够利用卷对卷印刷技术制造电池”。技术详情将在2007年8月21日出版的学术杂志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》上发表。 RPI的开发成果如下:(1)开发出了使多层碳纳米管(MWNT:multi-walled nanotubes)形成刷子形状的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素膜;(2)利用两张纤维素膜制成电双层电容器;(3)利用1张纤维素膜和锂电极制成锂电池。 纤维素膜为多孔膜,利用前需要渗入重量比最大为25%的离子液体等(RTIL:room-temperature ionic liquid)——[Bmin][Cl](1-butyl,3-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)。RPI将两张该薄膜贴合,使MWNT刷朝外,然后在外侧形成钛金(Ti/Au)膜作为电极,制成电双层电容器。另一方面,锂电池则是把一张薄膜与锂电极贴合,中间夹入六氟磷酸锂(LiPF6)的电解液代替离子液体,外侧贴附铝箔电极。两种元件的制造方法均未公开。 电双层电容器使用的[Bmin][Cl]等离子液体具有不挥发性,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。这种离子液体能够通过纤维素膜上50±5nm直径的孔与电荷接触。 在冷冻库内和体内均可工作 电双层电容器的性能如下:静电容量为22F/g,最大工作电压为2.3V,能量密度约为13Wh/kg,容量达到了现有电双层电容器的水平。单位面积重量仅为15mg/cm2, 非常轻,而且由于[Bmin][Cl]不含水分,因此该元件的工作温度范围非常大,达到了-77~+150℃。该元件在温度降至-196℃时虽然无法作为电容器工作,但温度回升后可完全恢复功能。RPI目前已经确认,该元件在反复充放电100次以上后,也可维持良好的特性。 RPI表示,除了离子液体外,该元件使用氢氧化钾(KOH)水溶液以及人类的血液、汗、尿等体液作为电解液也可获得相同的工作性能。因此还有望用作体内工作的起搏器等仪器的电池。 电容器与充电电池的混合型元件也有望实现 锂电池在充电时的电压最大为3.6V,以10mA/g的固定输出功率放电。电池容量在第一次充电时最大可达430mAh/g,但第2次充电后会降至110mAh/g以下。 今后,RPI计划制造融合电双层电容器和锂电池的混合型元件。该元件估计将成为“能够同时发挥电容器与充电电池二者特性的完全混合型”(RPI)。